嗨,凌晨的星期天,我又来了。
刚看过电影,50.50。
心情从电影一开始就跟着故事情节低潮到
回家。就是有这个弱点,总是容易过分投入别人的故事。最近不知不觉地有了新习惯,每次到电影院里都不知道看什么戏,朋友每次邀约看电影,都故意不让人知道
title,就是要等自己看完了整部戏后才知道什么的一回事。就这样,看电影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惊喜,让每次进电影院时都抱着莫名的期待心情。
唔,看过了这部后,心情很low.在出门之前,在网上读着关于bipolar 病症的相关资料。bipolar术
语叫双向情感障碍。
躁狂+抑郁都有的那种患者。表现为有时候狂躁(摔东西,狂走,打人等),有时候抑郁(发呆,不说话等),是精神疾病的一种。这个病若是严重,会带来不堪的
后果。这个病或许是先天性的,但后天性的可能也非常大,这就要看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否有带来很大的影响。换句话说,这跟父母有莫大的关系。
想
起一个朋友,有着bipolar里头说的症状,这不仅让人怀疑是否因他妈妈造成的?妈妈对他的要求仿佛像个无尽的坑,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成为她心中最
理想的孩子。她或许觉得这样要求孩子是为了他好,但她总是以自己的老人论抹杀了孩子的自由思想,说什么听我的就对了。另一方面,孩子一方面想要满足妈妈当
个一百分的孩子但却纳闷怎样都得不到满分,而自己想做的、自己想要的生活却没有很多的勇气去实现,怕是怕得不到妈妈的认同。这让他越来越迷失,以致在私人
感情里他渴望找到一个能够认同他的伴侣,能够让他很坦荡的当自己,所以他会不断的给爱,甚至爱到歇斯底里他都甘愿。只是,当他越渴望一份能够填补他内心被
认同的空缺时,他越是把情人给吓走了,原因是,情人对着他时有种莫名的压迫感,要不就被爱的溺死,要不就被吓死。他就像妈妈一样,怎样要求自己,就怎样要
求情人。渐渐地,bipolar症状出现了。
这
是一个循环,像是一个不能被解的咒。除非,他跟妈妈都可以面对,让妈妈知道放手也是一种爱,不要让孩子一直活在你的渴望里,而孩子也不会要情人活在自己的
期望里。或许在我们当中,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情况,程度因人而异,我总相信,这一切都是因为爱。佛教里有句话,凡人总把爱当成执着,是对亲人等人物有一种
‘黏虫胶’般执着的爱。若不懂的拿捏,爱变成了折磨,爱变成了最大的苦。佛说,真正的爱是给予自由,再爱也不能过爱。
我想,我可以明白家长的爱,永远都是为了孩子好,只是他们会习惯随意操纵对方的心,这也可能说明怕失去对方的恐惧。真正的幸福在乎的是过程,不是终点,人生不是每一件事都有终点的,不是吗?
今晚写的跟50.50 这部电影没有直接关系,只是当电影描述真人真事抗癌的过程镜头,让人不仅思考,如果你患了癌症,你还会对很多事情如此执着吗?
相见是分别的开始,无论多么相爱,分别的时刻早晚会来临。
这是释迦说的。
这都是众所周知的,既知道终点在那里,何必执着?
2 comments:
i vous vous sentez
une chanson pour vous
http://songismusic.blogspot.com/2011/05/time.html
明天的自己- 周博华
Post a Comment